彩电价格和销量双降,为何彩电产量却有所上升?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产业分析师梁振鹏撰文分析称,彩电价格下降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因素。现在绝大多数电视是液晶电视机,其最“值钱”的部分即液晶面板,一般占液晶电视机造价的70%。而2021年开始,液晶面板出现产量过剩的现象。同时,液晶电视机整机市场需求不振,导致厂家对上游的液晶面板采购量减少。液晶面板供过于求自然会降价,也带动了液晶电视机成本的降低。
而彩电销量持续下跌,主要因为消费者采购需求不强。消费者对彩电升级换代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也不高。此外,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年轻消费者加强了对手机的使用依赖,弱化了看电视的习惯,自然也影响了彩电的需求。
同时,梁振鹏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许多国家与地区供应链受到破坏,彩电工厂无法正常开工,而中国电视机供应链正常,出口持续上升,进而拉动了彩电产量的提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8月液晶电视出货量为910万台,同比增长21.3%;1-8月液晶电视的累计出口量为6113万台,同比增长16.8%。
那么,彩电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实现突破?梁振鹏表示,中国彩电市场呈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低价低端的彩电受到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欢迎,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消费者愿意支付超过万元价格去购买新型显示技术彩电。针对这部分需求,企业可以尝试高端化、多元化,开发新型显示技术产品。比如,激光电视、量子电视、75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电视、OLED电视、MiniLED电视等。这样即使在销量不增长的情况下,销售额也会由于单价的提升,得到正向的增长。
高级电视销量出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彩电市场出现分化,大尺寸电视价格走低之下,高端彩电价格依旧稳固。
在电商平台,110英寸MicroLEDC电视售价104万,77万一台的可卷曲OLED电视售价77万,138英寸LED触摸电视售价49万。
据媒体采访家电业内人士,超大尺寸电视屏幕每提高一个级别,面板切割工艺难度就越大,电视的成本和售价会伴随屏幕尺寸从阶梯型增长转化为指数式增长。
近日消息,市调机构Omdia统计,2022年,超大尺寸OLED电视(70寸以上)的销量规模有望达69.9万台,与2021年的59.3万台的销量相比,同比增长幅度将达17.9%。预计超大尺寸OLED电视规模将逐年增加,2025年销量规模有望超过100万台。
面板价格或将回升
正如前文所述,彩电市场价格出现下跌部分原因在于液晶面板产能过剩,据媒体报道,面板价格自2021年8月起开始下跌,至今下行周期已经延续15个月。
而在近期,根据多家机构近日发布的10月上旬面板价格数据显示,32至65英寸电视面板价格全部止跌,尤其电视面板面临全面涨价。
Copyright 2015-2022 财报分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