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经要闻 > 内容

科学驿站|中大团队再探海生昆虫起源之谜,羚羊礁海蝽登上顶级学术期刊-天天快消息

发布时间:2023-06-28 21:14:55 来源:羊城派


(相关资料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通讯员 科记协

记者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了解到,科学研究发现,海蝽很可能是最早成功回到典型海洋环境生活的昆虫。近日,该研究成果以《海蝽回归海洋的3亿年进化历程》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发表。这是该院谢强教授团队继2019年报道中国新记录科海蝽科和新物种羚羊礁海蝽、2022年报道涯蝽科和西沙涯蝽之后,再次在海生昆虫研究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据介绍,该研究关键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提供了对难以采集的稀见昆虫生成高质量的基因组、宏基因组等多组学数据。二是将海生昆虫的起源置于节肢动物系统进化的大框架下,补齐了节肢动物海生习性研究的缺失一环。三是成功重建了其可靠的进化地位与起源时间,明确了海蝽起源的古生态学驱动因素。

基于这一研究进展,未来可以在分子遗传学层面针对其完全无翅、身体构造简化等特点开展更为深入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研究。

海蝽科是昆虫纲中罕见的严格海生类群,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域。人类所知的第一个海蝽科物种由英国昆虫学家George H. Carpenter于1892年报道,标本由英国人类学家Alfred Cort Haddon采自澳大利亚默里岛海域。该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记录由骆久阳博士、王艳会博士等人于2019年报道,发现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的羚羊礁海域,同时还报道了以中国官方岛礁名称命名的一个新物种——羚羊礁海蝽。

海生昆虫物种稀少,在昆虫的全部物种多样性(全世界约100万种)中占不到0.05%。由于其分布遥远、生境独特,因而进行野外采集和室内研究的难度很大,相关研究长期受到制约。2018-2019年,谢强教授研究团队3次赴羚羊礁海域并短期住岛,突破了海蝽采集的瓶颈、获得大量个体样本,随后生成了包括核基因组、转录组、宏基因组等在内的多种数据,为以海蝽为代表深入认识海生昆虫的起源与适应奠定了数据基础。

随后,该研究团队基于所生成的高质量核基因组,在节肢动物门的进化框架内进行了六足动物亚门-昆虫纲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

结果表明,海蝽科昆虫起源于侏罗纪早期的约1.92亿年前,而该时期正是三叠纪末集群绝灭后海洋珊瑚礁系统漫长的恢复期,至少持续到了侏罗纪中期。珊瑚礁系统大范围、长时期的恢复过程,很可能是海蝽科起源的古生态学驱动因素。与同时被纳入分析的海黾蝽和海宽蝽等昆虫相比,海蝽的起源更早、很可能是最早成功回到典型海洋环境生活的昆虫。而这相较于六足动物的海生祖先来说,中间已经相隔了3亿多年,昆虫祖先在成功登陆并分化出高度多样的类群之后,个别类群再次回到海洋、适应海洋之难,可见一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page]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陈倩校对 | 周勇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财报分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