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电机马达弹片是手机摄像头实现变焦所需要的重要零部件,只有0.03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却能够经受住100万次调焦。而制造马达弹片所需要的钛青铜合金材料,此前在国内没有一家工厂能够生产。
浙江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孟祥鹏:钛青铜是业界非常难量产的一个材料。当我们团队接到钛青铜技术研发任务时,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孟祥鹏的压力来自研发的周期。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20多本笔记本记录着他入行十几年来总结的数千条工艺配方。每一个配方背后都经过了成千上万次的试错。而试错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市场不等人,时间就是企业的生命。就在今年五月,团队正式启用数字化研发系统,用计算机代替传统试错,基于数据推荐最佳工艺,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突破了关键的技术工序,填补了钛青铜生产在国内的空白。
从原来的“十年磨一剑”到两个月实现关键突破,这一切,都归功于数字化研发,它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对于孟祥鹏来说,数字化带给他的是信心和底气。
“智造”新材料补强产业链
数字化赋能下的材料研发,成了带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点睛之笔。未来新材料的开发速度还将继续加快,“数字+科研”的组合,也将补齐产业链的短板。
浙江新增9家未来工厂总量达41家重点行业全覆盖
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2021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6%,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正在加速赋能浙江制造。目前,浙江初步构建起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智造体系。
随着行业产业大脑的构建和接入,一场新变革正在浙江制造业的车间里酝酿,央视财经记者对浙江省副省长卢山进行了采访。
8月26日,浙江省公布新一批未来工厂,9家企业入选。目前浙江已建成未来工厂41家,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纺织、智能装备等14个重点行业。
浙江省副省长卢山:我们把面向未来的工厂称为未来工厂,是数字工厂、智能工厂的更高阶形态。我们如何穿越经济周期、“活到未来”,浙江抓住数字这个最大的变量,把这些概念进行了吸收整合。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它们不是终极形态,已经认定的未来工厂在不断迭代。
未来工厂:穿越生产周期面向未来
在今年新入选的一家服务器生产商的生产车间,长达220米的U型产线将120台设备54道工序串联起来,实现从单板到整机连续自动化生产,整条产线只有9名员工,却有17000多个传感器和300多路摄像头。
高端服务器订单少则只有1台,连接的零件却多达7153件,整条产线一天生产的配置可能多达100种,机器换线的时间最多只需3分钟。让产线切换自如、闻风而动的就是企业基于全方位数据采集、治理和应用所构建的企业大脑。数据驱动产线,企业大脑沉淀出的知识模型则为浙江省正在搭建的产业大脑打下了基础。
Copyright 2015-2022 财报分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